6月27日,我市“讲文明、守秩序、爱濮阳”主题实践活动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召开,一批在“讲文明、守秩序、爱濮阳”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受到了表彰。(《濮阳早报》6月28日)
从3月份开始的“讲文明、守秩序、爱濮阳”主题实践活动,被市民亲切地称为“讲守爱”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已经被全市人民所接受,也受到了全市人民的好评。100天的活动,也的的确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此进行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其中的先进进行表彰也是应该的。不过,我认为比表彰更重要的,是总结活动的不足,研究该如何将这一活动取得的效果保持下去,将这一活动持续下去。
“讲文明、守秩序、爱濮阳”主题实践活动,是濮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部分,100天后,精神文明城市创建也进入了继续推进阶段。8月份、9月份,我们还将迎来省文明委、中央文明委的文明指数测评。如何在“讲守爱”活动行成的好的氛围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力争文明城市测评一次性通过,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讲文明、守秩序、爱濮阳”活动,虽然已经在濮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是在社会上已经“蔚然成风”,是不是已经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是不是已经形成了一种长效的机制、长期的现象,我看都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如果这些效果都没有达到,我们很难确保“讲守爱”活动带来的效果能够得到保持,一阵风吹过,一切风过无痕,那我们以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可能前功尽弃。从这个意义上说,“讲守爱”活动不应该有时间限制,而应该贯穿于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
文明之风不应该只在濮阳刮一阵,而应该长期坚持,让之“蔚然成风”。什么叫“蔚然成风”呢?这意味着,市民已能自觉、自主地行动,参与到文明行动中来,而不是被迫参与;市民不只是在组织活动范围内一时的行动,而是在活动中和活动后都能自觉、自律;也不是指几个人有了文明道德的自觉和行动,而是指群体乃至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自觉去行动。对照这样一个标准,我们离文明还有多远呢?
正如一个人做了一两件合乎道德的事,还不能说这个人就是有德的,而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其人格中稳定的东西时,才能说这个人是有德的;同样,一个群体、一个社区搞一两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些进步,还不能说那个群体、那个社区就有了文明道德的风尚,而只有当这种文明道德的行为方式成为该群体和社区的普遍的行为方式时,才能说那个群体和社区是文明有德的。我们在表彰“讲守爱”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单位和个人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我们目前的不足,应该总结此项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足,以此指导下一步的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讲守爱”活动可不能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结束而结束,而应该成为一项长期的行动,常年开展下去。
新闻热点